裕安区举办初中现代诗歌教学策略交流研讨活动
4月1日, 裕安区初中语文 “现代诗歌教学策略”专题研讨活动在裕安中学举行。全区140余名初中语文教师代表齐聚一堂,通过示范课展示与专题研讨共探教学新路径。
活动上,汪焕江老师执教的《乡愁》示范课,以诗性语言创设情感场域,通过多维度的诵读涵泳与梯度式教学设计,将诗歌的形式美感与“乡愁”主题深度融合。课堂既注重语言的细腻品味,又深入挖掘了家国情怀的精神内核。
安徽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李蕾老师(合肥四十五中橡树湾校区)执教的《我爱这土地》,创新采用“诵读涵泳·意象解码·任务迁移”三维教学模式,突破现代诗歌“言浅意深”的解读难点,实现了红色经典与时代精神的深度对话。李老师以诗性智慧点燃学生的语言表达与爱国热忱,为革命传统作品教学提供了“文道统一”的实践范例。
研讨环节中,汪焕江、李蕾两位教师进行了教学反思与经验分享。青山路初中唐文周老师作《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路径探析》专题发言,系统剖析现代诗歌教学现状,结合《乡愁》文本解读提出教学策略;裕安中学施忠海老师以《以赏促写:现代诗歌教学优化路径》为题,从意象选择、语言形式、结构技法三个维度展开探讨;陶洪集学校杨晓梅老师聚焦《现代诗歌教学审美路径》,通过意象空间、定语意脉、矛盾还原等角度解析审美教学策略。皋城中学卫平宏老师、大别山路学校孙尚书校长、罗集乡赵茹艺老师等与会代表积极参与研讨。
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晓武在总结中指出:理想的语文课堂应是多维立体的教育图景——深耕文本深度,积淀文化厚度;传递情感温度,彰显艺术美感。强调语文教学需以文化为根基、思维为脉络、情感为灵魂、审美为羽翼,引导学生在语言密林中既见个体意象,更悟整体意境;既得知识积累,更获生命成长。语文教育应如温暖长河,教师作为引航者,当以教育匠心与人文情怀,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