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坚持“四个聚焦” 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近年来,六安市遵循公益普惠原则,以满足人民群众“幼有所育”的期盼为目标,切实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力度,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重点推进城区公办园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优质均衡、群众满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聚焦重普惠,多渠道扩大公办资源覆盖面。稳步实施安心托幼和学前教育促进工程,2020年至2022年投资6.38亿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17所,总计新增公办学位15000个。2023年继续大力实施安心托幼行动,截至8月31日,已完成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1所,回收1所民办幼儿园,新增公办学位6330个。加强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成立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工作领导组,积极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按期完成52个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任务,增加普惠性学位数12360个,其中增加公办学位7560个。新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严格落实与首期建设的居民住宅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截至2022年底,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7.78%,普惠率达92.34%。全市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二是聚焦强保障,切实加强幼儿园办学经费投入。自2019年春学期起,全市学前教育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按照公办园不低于500元/生·年生均经费标准,普惠性民办园不低于300元/生·年的补助标准进行拨付,确保普惠性幼儿园正常运转。同时,参照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由市区两级按照5:5的比例分摊公办园建设经费,进一步健全公办园建设资金保障机制。2022年起,公办园生均拨款和普惠园补助分别提高至600元/生·年和400元/生·年,另外开展延时服务的幼儿园不分公办、民办,全部按照300元/生·年进行财政补助。
三是聚焦抓管理,推动学前教育规范优质发展。加强民办幼儿园监管,严格准入管理,对达不到办园标准的申报单位,一律不予审批;落实年检制度,严格年检过程,达不到年检要求的,限期整改,连续两年不合格,或是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取消办园资格;2022年起,不再审批新的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加大无证园整治,按照“一园一案”的原则按期完成70个幼儿看护点的治理任务,坚决防止已整改结束的无证园出现反弹,杜绝新增。统一标准规范管理,出台《六安市市级一类园评估指标体系》《六安市办园水平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六安市关于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的指导意见》等,对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在日常管理、质量考核、安全监管、卫生保健、设施设备等方面采取统一管理标准。同时,加大对民办园不规范办园行为的查处力度,有力促进各类幼儿园争先创优的积极性,推动幼儿园发展进入良性有效循环。组建管理中心促进优质均衡发展,在金安、裕安、开发区三区试点成立幼教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实行本辖区内幼儿园人事、财务、教研等统一管理模式,制定共同发展规划和制度。完善公办、民办幼儿园和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扶制度,积极实施集团化办园模式,快速帮助新建园步入正轨,改善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办学条件,促进均衡优质发展。
四是聚焦重内涵,切实提高保育保教质量。结合实际,挖掘现有丰富资源,积极探索建立“回归自然”“红色文化”“农文化”的幼儿园课程观。2021年成功争创全国“安吉游戏”实践试点,现有1个全国试点县(金寨县)、3所国家试点园、33个市级试点园,2022年承办安徽省走进“安吉游戏”实验县(区)活动和安徽省幼儿园游戏周活动,通过实施教育部“安吉游戏”试点项目,推进幼儿园教师转变理念,有效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常态化开展“小学化”整治、幼儿游戏活动周、玩教具制作展评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有效提升幼儿教师业务能力,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提高幼儿园科学保教质量。全市学前教育正从“幼有所育”稳步迈向“幼有优育”,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这一美好愿景正逐步写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