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通知》的政策解读
一、制定的背景和依据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27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学校建设的通知》(皖政办秘〔2018〕188号)精神,进一步促进我市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紧密结合我市基础教育发展的客观实际,研究制定《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二、制定的意义和总体考虑
办好两类学校意义重大,既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还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按照市政府要求,市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完成了《通知》的编制,并报请市政府批准印发实施。《通知》按照省的总体部署和工作安排,立足我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整体要求和义务教育的实际情况,在布局规划、标准化建设、师资建设、经费保障、学校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四、工作目标
确立了三个工作时点。其中2018年启动两类学校建设,2019年秋季开学前完成两类学校校舍建设任务,到2020年全面完成两类学校建设,使两类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条件达到我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经费投入与使用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县域内教师编制标准统一,实现区内城乡义务教育更高水平均衡发展。
五、主要内容
《通知》围绕布局规划、标准化建设、师资建设、经费保障、学校管理六项主要任务,全方位加强两类学校建设。
第一,在优化布局规划中提出,各地要准确把握学校布局要求,正确处理学生就近入学、学校规模与教育质量的关系,妥善处理学校撤并或恢复问题,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学校布局,使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既要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又要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在标准化建设中提出,根据国家和省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结合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计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完善新一轮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规划和两类学校项目规划,落实建设资金,加快建设进度,全面改善两类学校办学条件。
第三,在加强师资建设中提出,要完善学校编制岗位核定,认真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改革,通过招考、教师交流、支教、在线课堂等切实保障两类学校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需要。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同时,要加强两类学校教师的培养、培训与教育,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与师能水平,以适应立德树人岗位要求。
第四,在做好经费保障中提出,加大对乡村小规模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力度,对乡村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拨付公用经费,对乡镇寄宿制学校按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加强乡镇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财务管理,确保资金规范使用。
第五,在提升学校管理中提出,各地要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及省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加快推进乡镇中心学校和同乡镇的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协同发展、综合性考评,统一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和教师管理,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加快智慧学校建设,推进优质化教育资源向小规模学校覆盖。城镇学校要与农村小规模学校结对共建,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
六、保障措施
市政府将把两类学校建设纳入对县区政府考核体系,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定期督查考核,实行追责问责;同时,把两类学校作为县域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认定重要内容,已通过基本均衡评估认定的县区接受督导复查时应包括两类学校,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工作目标如期实现。教育督导部门要为每所学校配备责任督学,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充分发挥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和限期整改制度的作用,督促改进,以评促建,切实推动办好农村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