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负责人解读】《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智慧学校建设工作的通知》解读
一、出台的背景
全国教育大会指出,着力改善乡村办学条件,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使乡村获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发展“互联网+教育”,建设智慧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智慧学校建设的部署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皖政办〔2019〕8号)要求,推动教育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变革创新,聚焦乡村智慧学校和教学点智慧课堂建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市教育改革发展、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为六安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我市出台了此政策。
二、起草过程
此项政策起草工作于2019年4月启动,先期与市财政局草拟了《六安市智慧学校建设实施规划(2018—2022年)》。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要求,拟以市政府办形式印发,经过进一步完善,经市政府副市长王岚同意,7月出台了此政策。
三、目标任务
2019年,实现贫困地区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建成率达到20.2%,各县区城镇中小学智慧学校建成率不低于10%,建成全市学业评价系统。2020年,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建成率达到48.4%,各县区城镇中小学智慧学校建成率不低于30%,智慧学校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2021年,霍山县(非贫困地区)完成50%教学点智慧课堂建设任务,全市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建成率达到76.4%,各县区城镇中小学智慧学校建成率不低于60%,优质数字资源进一步丰富,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2022年,实现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乡村普通中小学全部达到智慧学校建设要求,各县区城镇中小学基本建成智慧学校,基本建成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优质数字资源体系。
四、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建设思路。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2019-2022年分年度建设目标任务。
第二部分,建设内容。按照《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2年)》提出的推进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文化5个主要内容,以人才队伍和基础环境建设为支撑,构建“5项基本功能+2项支撑条件”的智慧学校结构,推动信息技术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方位应用,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智慧学校生态体系。实施好智慧学校环境建设提升工程、智慧教学应用普及工程、乡村学校扶智攻坚工程、中小学校智慧管理工程、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工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和智慧学校运维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到2022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基本达到安徽省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标准。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管理评估。
五、创新举措
一是坚持全面规划。全面规划了我市智慧学校建设思路、建设内容、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资源库。二是突出建设重点。坚持从农村做起、从贫困地区做起,优先推进贫困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偏远山区,优先推进教学点和乡村中小学。结合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求,提出到2019年,实现贫困地区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到2022年,实现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全覆盖,促进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积极推进城镇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三是坚持节约实用原则。坚持需求牵引、应用至上,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和师生实际需求为导向,本着实用够用原则,科学有序推进智慧学校建设,提升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应用水平,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教学创新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改革和质量提高,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六、下一步工作考虑
进一步统筹整合各类教育资金,加大经费投入,按序时进度推进,确保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作部署顺利完成,服务于学校和师生。